发病原因:
	  绝大部分的胃结核是继发性的,其原发病灶在半数以上的患者为肺结核,其余则为肠结核、骨结核及附件结核等。
	
	         感染侵入胃壁的径路可能为: 
	          ①直接侵入黏膜;
	          ②经血液和淋巴管传播;
	          ③直接从邻近浸润蔓延;
	          ④在胃壁的其他病变如良性溃疡或恶性肿瘤上有结核菌的附加感染。
	  发病机制:
	        1.发病部位 胃结核多发生于幽门和幽门前区小弯侧部位,少数发生于胃体或大弯侧。
	         2.病理类型  (1)溃疡型:该型最常见,约占80%,溃疡可单发或多发,多数浅而小,边缘不规则,基底部可见灰白结节,亦有溃疡较大,深达肌层和浆膜层,形成穿透性溃疡或瘘管者,     但急性穿孔少见,少数患者溃疡可侵犯较大血管引起大出血,溃疡瘢痕形成可导致幽门梗阻。
	                              (2)肿块型:由于炎症性肥厚或增生性病变而形成肿块或大结节,亦可由胃与周围脏器粘连形成团块,幽门部病变易致梗阻。
	                        (3)粟粒结节型:为全身粟粒型结核的一部分,胃壁各层可见散在粟粒结节。
	                        (4)炎症增殖型(弥漫浸润型):病变常累及胃壁各层,故胃壁增厚,黏膜呈息肉样增生。
3.组织形态 病理病变附近的淋巴结常有肿大及干酪样坏死,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典型的干酪样肉芽肿,常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很少累及肌层,组织切片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