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
	  2.变态反应
	  3.遗传
	  4.感染
	  5.神经精神因素。
	总之,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使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慢性炎症。
	 
	  它分布位置是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病变最先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也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
	       肉眼观: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糜烂及溃疡。
	 
	  活动期:弥漫性炎症反应:细胞浸润、溃疡形成。
	 
	  慢性过程:隐窝结构紊乱,炎性息肉形成。
	 
	  起病:多数缓慢 病程: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不断加重。
	 
	  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因有以下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因炎症刺激使肠蠕动增加及肠腔内水、钠吸收障碍所致。腹泻的程度轻重不一,粪质多呈糊状及稀水状,混有粘液、脓血、病变累及直肠则有里急后重。
	 
	  2.腹痛:轻型及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或呈轻度至中度隐痛,少数绞痛,多局限左下腹及下腹部,亦可涉及全腹。疼痛的性质常为痉挛性。
	 
	  3.其它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型患者左下腹有轻压痛,部分病人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重型和爆发型者可有明显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及反跳痛。
	 
	  (二)、全身表现 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衰弱、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等表现。
	 
	  (三)、肠外表现 常有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巩膜外层炎、口腔粘膜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